环境资讯 能源资讯
热门搜索:最新消息 五百强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能源资讯 > 低碳经济

“分布式能源”佳期如梦?

2010-10-27 14:21:59 已查看:3691次

与喧嚣浊重的大多数广州街头不同,广州大学城里,四处空气清新,碧水环绕。工作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津津乐道于为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冷、热、电供能的一座分布式能源站。这个分布式能源站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使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78%。余热锅炉排烟温度也由140℃降至90℃左右,对环境的影响大为降低。

“传统的火力发电厂,煤燃烧发电的利用率是35%左右,用煤做燃料发电并供热的热电厂,能源利用率在45%左右。但我们这个能源站可使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78%甚至更高。”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广钊说。

华电试验

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位于广州大学城二期,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是广州大学城配套建设项目,为广州大学城一期1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10所大学提供冷、热、电能三联供,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规划容量为4×78兆瓦。现在已向广州大学城内的10所大学及周围用户20万人提供全部生活热水、空调冷冻水和部分电力。

谈及华电集团的“分布式能源”试验,霍广钊告诉《国企》,“五年前,在各大发电集团纷纷投资新能源的时候,对比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的巨额投资,不太明朗的投资回报,华电集团看到了分布式能源分散、高效、清洁的独特优势,广州大学城项目又恰巧在全国招标,于是华电开始了试验,但是‘试验’的过程可谓举步维艰,特别是在并网问题上。”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于2009年10月实现“双投”,即两台机组全部实现投产。经过近半年的运行,分布式能源的优势尽显无疑。高效能再加上节能调度排序的优势,使得大学城能源站一投入运营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保证了大学城区域用户,特别是十几万师生的日常热能需求,为大学城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了能源保障。各项排放指标、氮氧化物、厂界平均电场强度、平均磁场强度等指标均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基本做到零排放,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因此,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荣获“中国分布式能源十年标志性项目”。

霍广钊说:“华电新能源公司在下一阶段将着力开展一批一线城市负荷中心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和二线省会城市的布点工作。我们主要做一些大学城、科技园、商贸物流中心项目。这些项目相对而言经济效益好于民用项目,尽管目前这些项目尚处于营收平衡状态,但是今后的大规模开发将是大势所趋。”

“上海将是我们开发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下一个重点,因为上海市政府加大了补贴政策,之前为每千瓦700元,现在提高到了每千瓦1000元。另外,按照上海市‘十二五’能源规划,分布式能源未来的装机总容量将会突破5万千瓦,这将是一个极大的激励。”

目前华电集团不断加大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力度,在中石油管线途经的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天津、上海、南昌、沈阳、长春等)开展了一批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

政策突围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根据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提供的数据,目前有2/3的发电量在传输过程中被损耗掉。“以中国为例,每年全国在输电过程中损失的电量相当于三个三峡一年的发电量。”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60%~80%。

由于制度、政策等障碍,分布式能源在中国一直发展相对滞后。谈及滞后的原因,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原冰认为:一是资源供应存在不确定性。二是缺少统一的规划,主要是分布式能源的规划与管网规划、电网规划以及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的关系。三是并网标准的缺失。四是缺乏合理的价格体系和机制。五是分布式能源还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介绍,北京南站“分布式”能源项目已启动多年,但因“并网”问题一直处于搁置状态,北京奥运媒体村项目也同样因为并网问题而中止。

由于天然气发展刚刚起步、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甚少,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未见出台,因而分布式能源在过去10年间发展步伐十分缓慢,直正运行起来的项目并不多。在北京恩耐特分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江华办公室,他向记者展示了数本厚厚成册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规划报告书,但其中真正付诸实施的项目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只能算作一些很好的技术储备。冯江华对本刊记者说:“目前国内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分布式能源项目也只有40个不到,总装机容量不到50万千瓦。

建智慧能源系统的必备条件就是要电力市场的开放。按照冯江华的说法,电的市场如果不放开,分布式能源发的电如果不能直供,三联供就只能限于自备项目,难形成区域规模,就会严重制约分布能源的经济性。他说:“分布能源不能单靠国家补贴,输配不分地方无整体能源规划权管理权,也就没有上分布能源的积极性,分布能源也就无从发展。”

尽管分布式能源还刚刚起步,但是随着国内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和装备制造水平提高,应该说我们国家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条件逐渐成熟。据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司长张玉清介绍,去年我们国家的天然气产量850亿立方米,整个消费量包括进口量是900亿立方米,我们国家这几年天然气产量增长幅度比石油项目增长快了不少,每年以两位数增长。另外,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和沿海天然气进口,同步发展得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