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讯 能源资讯
热门搜索:最新消息 五百强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能源资讯 > 新兴能源

前景乐观 中国风电装备"走出去"正当时

2010-10-27 14:07:08 已查看:3340次

目前,我国风电装备出口主要在发展中国家,随着国家资金、政策的落实到位,我国风电装备企业进一步“走出去”,向发达国家出口风电装备指日可待。

近日,长征电气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广西银河艾万迪斯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艾万迪斯有限公司签订了18亿元的供货合同,产品的终端销售市场为越南。而今年年初,中材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风电设备开始销往印度,今年5月,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出口泰国的两台风电机组已投入运营。

国庆前夕,沈阳瑞祥风能设备有限公司为美国量身定做的首台600兆瓦风能发电机组顺利启运。这标志着辽宁百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走在了国际同行业的前列,同时也标志着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国风电装备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设备制造仍处于初级阶段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80.3万千瓦,增长率连续6年超过100%,居世界第一,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580万千瓦,超过德国,位列全球第二。资料显示,近30年来,全球风电装机量一直保持着每年20%的增长速度。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对风机的需求将是国内市场的3~4倍。预计今年国际风电设备需求量将为5000万千瓦。

目前,为我国多数风电场生产风机的几家大公司仅可满足600万千瓦时的装机容量,其余70多家风机生产企业的规模化供应能力有限,多是几台、十几台的供货能力。在张北满井风力发电场的一片坡地上,一只37米长的叶片,孤零零地躺在坡地上。中节能风力发电(张北)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辉说:“这是被能量巨大的直击雷损坏的,其他的风电场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没有防止直击雷的技术与装置。”

“国内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售后服务体系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风电设备在同一批供货的风电项目中,其内部的电气元件、控制系统却采用了多种不同厂家的产品。这就给风电场投运后的备件储备带来了很多麻烦。”邓辉说,由于缺乏经验丰富的售后服务人员,对一下子就投运上百台风机的大型风电场来说,前期的发电效率也会因维修速度而受到极大的影响。
我国风机国产化率偏低,也将影响风电场的运营收益。“前段时间换了一个整流桥,进口件要800元,而国产件只要80元。”邓辉说,风机寿命大约为20年,质保期只有两年,根据国外经验,5年左右,由于风电设备各个部件的老化和磨损造成的故障率和维修费用会明显增加。“虽然我们发电场每年有5%~8%的投资收益率,按当地标杆电价0.54元计算,这几年的盈利水平还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如果国产化率跟不上,随着维修成本的上升,今后很难保证这样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