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讯 能源资讯
热门搜索:最新消息 五百强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能源资讯 > 煤炭板块

中国技术走通“煤代油”关键一步

2010-10-27 14:03:42 已查看:3781次

从石油中可提取液化气、汽油、柴油和乙烯、丙烯等燃料和工业原料,把乙烯、丙烯进行聚合,可生产各种化工产品。把煤制成合成气,用合成气可以制出甲醇,但长期无法再进一步,实现“甲醇制烯烃”;而如能制得烯烃,从烯烃中就能分离出乙烯、丙烯。也就是说,如能走通“甲醇制烯烃”的关键一步,“煤代油”便成为可能。这个大难题,困扰了国际化工界几十年。

终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经过四代人持续努力,率先突破了技术路障!

昨天,“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业化(DMTO-II)技术成果新闻发布暨工业化示范项目技术许可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经许可,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将采用DMTO-II技术,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建设180万吨/年甲醇制67万吨/年烯烃项目。这是DMTO-II工业化技术全球首份许可合同。

与前一代技术相比,DMTO-II技术每吨烯烃甲醇消耗降低10%以上。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上缴利税27亿元,经济效益超过直接从石油中获取乙烯和丙烯――煤真的可以替代石油了!

中国技术补上“缺失一环”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警钟敲响之时,中科院大化所的老一辈科学家“危中见机”:如果能补上“甲醇制烯烃”的“缺失一环”,那么我国储量丰富的煤,就可替代日渐枯竭的石油,提供基础化工原料。

把一滴石油放到显微镜下,你会看到,那长长短短的碳链分子像乱麻一般缠绕着,石油化工所要做的,是将这些分子“剪”成特定长度。而甲醇只有一个碳原子,“甲醇制烯烃”,要把它们“串”起来成为两个碳、三个碳,乃至更长的碳链。

难度太高!很多国家的能源公司、科研机构做了无数次尝试,大都放弃。眼下,世界上仍在坚持研究这一技术的,只有两三家公司,而产出规模尚未突破万吨。

从大化所启动研发的第一天起,质疑声几乎不曾间断。但科学家们顶着压力,先在实验室里坐了几年冷板凳,率先理清了碳原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终于找到了能让它们顺利“牵手”的催化剂SAPO-34――这是迄今能找到的最好的催化材料。

到2004年,除了关键技术外,大化所还一并弄清了许多与技术产业化相关的原理。这一年,借着国际油价再度高涨之机,大化所与企业合作,在陕西开展了两年工艺性试验,形成了完整的DMTO技术的工艺包。至此,DMTO已能走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