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会员中心
煤炭板块   >> 返回
中国技术走通“煤代油”关键一步
辈科学家“危中见机”:如果能补上“甲醇制烯烃”的“缺失一环”,那么我国储量丰富的煤,就可替代日渐枯竭的石油,提供基础化工原料。把一滴石油放到显微镜下,你会看到,那长长短短的碳链分子像乱麻一般缠绕着,石油化工所要做的,是将这些分子“剪”成特定长度。而甲醇只有一个碳原子,“甲醇制烯烃”,要把它们“串”起来成为两个碳、三个碳,乃至更长的碳链。难度太高!很多国家的能源公司、科研机构做了无数次尝试,大都放弃。眼下,世界上仍在坚持研究这一技术的,只有两三家公司,而产出规模尚未突破万吨。从大化所启动研发的第一天起,质疑声几乎不曾间断。但科学家们顶着压力,先在实验室里坐了几年冷板凳,率先理清了碳原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终于找到了能让它们顺利“牵手”的催化剂SAPO-34――这是迄今能找到的最好的催化材料。到2004年,除了关键技术外,大化所还一并弄清了许多与技术产业化相关的原理。这一年,借着国际油价再度高涨之机,大化所与企业合作,在陕西开展了两年工艺性试验,形成了完整的DMTO技术的工艺包。至此,DMTO已能走进市场。
      
每页500字 当前第2/3页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尾页
发布时间:2010-10-27 14:03:42 点击数:3979
评 论
昵称:
手机:
评论内容:
已有评论
>> 更多资讯
主页|关于|链接|留言|搜索
手机编辑短信“环境与能源”发到送12114即可快捷访问手机端平台!
环境与能源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目前访问量:3490339